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尿酸、痛風 ~ 飲食控制原則

          
        門診常會遇到痛風發作的朋友,痛起來的話會影響正常行走以及生活起居。而且痛風又常發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身上,會影響甚至無法繼續職場工作,所以有痛風體質的朋友需特別注意。
        尿酸體內細胞核酸(嘌呤或普林)的的代謝最後產物。血中尿酸來源80%是體內胺基酸、核酸等分解而來,而20﹪是由含普林或蛋白食物代謝而來。
        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風發生的最重要危險因子定義上成年人血中尿酸值>7.0 mg/dL 即為高尿酸血症。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為:(1) 攝取富含嘌呤或導致嘌呤合成增加的食物,(2) 尿酸的合成代謝增加(內源性過量產生),(3) 腎臟排泄尿酸受阻。原發性高尿酸血症佔90%,主要是遺傳特異性體質造成尿酸過度生成,或腎臟對尿酸排泄減少續發性高尿酸血症佔10%,是由其它疾病所造成,例如: 肥胖、高血脂、酒精成癮、腎衰竭或藥物引起等。

        痛風初期的表現通常是單一關節發炎,關節及周圍組織有紅腫熱痛的現象,好發在下肢關節。但後期可能會多處關節炎以及發燒現象。若是長期忽略痛風沒有治療的話,會因為痛風石沉積導致關節變形,也可能沉積在腎臟導致功能變差

        風濕病醫學會提出的台灣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指引,有關痛風之生活及飲食建議如下~
維持標準的體重及腰圍
適量增加身體活動
維持適當水分補充
避免飲用酒精及含果糖飲料,以及高嘌呤的食物如內臟,紅肉,魚類及海鮮類

       若是體重過重應逐漸減重,避免過度節食及快速減重,會導致細胞凋零產生更多尿酸,以一個月減輕一公斤為原則
       缺乏水分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是導致痛風發作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高溫流汗環境工作的人需注意補充水分。
       飲食中要避免高嘌呤(普林)食物,會在體內代謝成尿酸食物中蔬果類、乳製品的嘌呤含量都不高,醣類的五穀根莖也都可食,需要節制的是曬乾的香菇與紫菜。研究證實食用蔬菜類,包括黃豆、豆類、蕈菇類等,並不會提高發生痛風的風險。研究也發現攝食較多海鮮的人比攝食較少的人高出約51% 罹患痛風的機會。因為蛋白質中內臟、海產類的嘌呤都偏高,海產中只有嘌呤低的海參與海蜇皮適合食用。另一研究則指出,每天喝355 C.C. 啤酒的人罹患痛風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增加約一半。因為酒精及含果糖飲料在體內會代謝為乳酸影響尿酸排泄,並加速尿酸的形成,故應避免飲用。咖啡跟茶則較無限制。
        
        以上資料提供給有痛風的朋友參考,調整飲食型態,避免高普林食物或是大吃大喝,避免痛風再度發作喔。

參考資料:風濕病醫學會  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診治指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